地方政策:东莞出台措施支持纺服业发展
为加强产业集群和生态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东莞市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日前发布。
《措施》提出,发挥本土产品实用性强、性价比高、贴合潮流等优势,建立自有品牌培育企业名录,提升品牌运营能力。开展纺织服装企业商标品牌价值评估,支持重点纺织服装企业与商标品牌服务机构联合申报商标品牌诊断策划项目,每项给予不超过10万元资助。对纳入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名单》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措施》还提出,做强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及大朗毛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健全服装设计、面料研发、质量检测、供应链创新、企业孵化及人才培育等服务体系。对获认定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及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入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的,每项产品给予50万元奖励。成立市纺织工程学会,吸纳更多纺织服装优秀科技人员。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制定人才补充政策,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评选认定的各种设计师荣誉称号(含中国“金顶奖”设计师、中国最佳时装设计师、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中国新锐设计师、中国童装设计师称号等)获得者,在东莞设立工作室、时尚企业并实质性运营连续两年以上的,给予10万元运营奖励,年度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同时,编制《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围绕智慧设计、智能制造、智慧营销、智能纺织品等方向,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华为、SAP两大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为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制订解决方案。企业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最高给予50万元资助;创建智能车间,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创建智能工厂,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措施》提到,鼓励企业通过SHEIN、TEMU、京东、天猫等多类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纺织服装企业运用直播电商拓展销路,年度直播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按销售额(服务收入)的1%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30万元。引导企业通过短视频推送、话题设置、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市场,纺织服装企业使用经认定的赋能服务平台数字化营销、品牌产品推广、文化创意等产品服务的,最高按使用费用的10%给予资助,每个企业每年最高资助50万元。
同时,支持纺织服装企业举办新品发布会、宣传推介会、订货会、经销商大会等,按活动场租及会场搭建费用最高给予50%支持,每家企业最高资助50万元。对企业参加《粤贸全国东莞活动目录》展会给予展位费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支持10万元;通过核心区专项资金对企业参加《粤贸全国东莞活动目录》以外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展会给予补充资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支持20万元。支持东莞市自有品牌纺织服装企业纳入“乐购东莞”促消费范围。
同时,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效益要求按镇街(园区)基准线规定不低于60%执行。支持本土优质纺织服装企业增资扩产,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新建或扩建工业厂房和新购置生产设备实际投入给予不超过5%奖励。优先推荐纺织服装企业项目纳入省市技改资金资助,对符合条件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其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1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统一设立技术改造补助项目,对投资100万-500万元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购置设备额不超过10%给予补充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万元。
另外,东莞还将试点开展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工作,探索运用综合评价结果对优质企业加强扶持服务,推动资源要素和政策措施向优质企业集中配置。在“东莞民营企业家日”“东莞民营企业家服务卡”“倍增企业”认定等工作中,预留纺织服装企业额度,对企业家在医疗就诊、交通出行、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待保障。
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根据《措施》要求,东莞鼓励整合零散产能。支持本地企业牵头建设专业园区(连片50亩以上)或标准工厂(单一工厂不少于2000平方米),整合零散产能,推动产业由“隐性”向“显性”发展。进入试点园区或标准工厂的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按5元/月/平方米标准给予租金资助,每家企业/机构每年最高资助50万元,资助时间不超过2年。
《措施》提出,大力推进虎门镇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大朗镇世界级毛织产业集群先行区建设。对获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分别资助100万元和50万元。打造超千亩时尚产业综合体空间,加快建设以纯集团智造中心、大湾区国际时尚谷、衣流时尚产业园、虎门高铁站TOD核心区域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提升承接广州、深圳等地时尚产业能力。
此外,安排专项经费提升展会活动规格,支持举办世界服装大会、国际毛纺大会等国际性纺织服装会议;提升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中国(虎门)纺织面辅料交易会、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成效。推进毛织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提高通关便利水平,提升收结汇效率。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